服務熱線: 18948352970

長治市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

作者:奧斯恩凈化 發表時間: 瀏覽量:1948

  2020-2021年秋冬季是第4個攻堅季,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十三五”規劃和打贏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為開展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確保如期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既定目標任務,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環大氣〔2020〕61號)的要求,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和要求,在繼承過去行之有效工作基礎上,繼續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統籌推進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各項工作,服務“六穩”“六保”大局。采取積極穩妥措施,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過去秋冬季攻堅行動取得的成果,做到時間、區域、對象、問題、措施五個精準,抓好政策措施落實。聚焦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重污染天氣,實施企業績效分級分類管控,強化聯防聯控;持續推進清潔取暖散煤治理,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加強秸稈禁燒管控,有序推進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業爐窯深度治理等。堅持問題導向,層層壓實責任,加大幫扶力度,嚴防重污染天氣反彈,實現打贏藍天保衛戰圓滿收官。

  (二)主要目標。按照鞏固成果、穩中求進的原則,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長政發〔2018〕57號)(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確定的2020年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2020年10-12月,主城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44微克/立方米以內,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持續改善;各縣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42微克/立方米以內,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持續改善。

  2021年1-3月,主城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74微克/立方米以內,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控制在6天以內;各縣區PM2.5平均濃度控制在70微克/立方米以內,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控制在5天以內。

  二、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

  (三)全面實施績效分級差異化減排。各縣區要嚴格按照《重污染天氣重點行業應急減排措施制定技術指南》(以下簡稱《技術指南》)有關要求,全面推進績效分級差異化管控,鼓勵環保績效水平高的“先進”企業,鞭策環保績效水平低的“后進”企業,以“先進”帶動“后進”,提升環保基礎工作整體水平。各縣區要組織好評級工作,履行幫扶告知義務,確保轄區內相關企業全部參與評級,并監督企業嚴格按照評估結果落實相應應急減排措施。

  對國家未明確實施績效分級的行業,各縣區可根據本地環境空氣質量改善需求、工業污染特征、行業污染治理水平等具體情況,按照省、市要求制定重污染天氣差異化管控措施并監督企業落實。對各類污染物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或未達到排污許可管理要求的企業,不納入績效分級管理范疇(但應納入應急減排清單),在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采取停產或最嚴級別限產措施,以生產線計。(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行政審批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四)高標準完成應急減排清單。各縣區要按照時限要求完善轄區內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做到涉氣企業全覆蓋,明確各涉氣企業重污染天氣預警條件下采取的應急減排措施。要把各項應急減排措施細化落實到具體生產線、生產環節、生產設施,確保可操作、可監測、可核查。要梳理確定涉及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運轉或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的保障類工業企業和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并納入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嚴格控制保障類工業企業和工程項目數量,保障類工業企業和工程項目在重污染天氣預警期間僅準許從事特定保障業務的生產經營。對污染物排放低的小微涉氣企業視情形減少應急管控措施,對居民供暖鍋爐和對當地空氣質量影響小的生活服務業納入清單但不應采取停限產措施。(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五)積極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頻次,提前研判未來空氣質量變化趨勢。(市生態環境局、市氣象局落實)各縣區要按照省、市調度要求,積極啟動相應預警,并采取應急減排措施。當預計未來較長時間段內,有可能連續多次出現重污染天氣過程,將頻繁啟動橙色及以上預警時,各縣區可提前指導行政區域內生產工序不可中斷或短時間內難以完全停產的行業,預先調整生產計劃,確保在預警期間能夠有效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六)加強重污染天氣區域應急聯動。積極融入京津冀“2+26”城市、省內大氣污染防治區域應急聯動,按照國家、省的預測預警和指揮調度,及時響應、有效應對。(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各縣區、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七)實施工業企業秋冬季錯峰生產。嚴格落實省工信廳、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的《關于2020-2021年秋冬季實施錯峰生產的通知》(晉工信節能字〔2020〕200號)和市工信局《關于2020-2021年秋冬季重點行業工業企業錯峰生產方案的通知》(長工信運行節能〔2020〕340號)的要求,在全市范圍內實施重點行業企業秋冬季錯峰生產。(市工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三、全面完成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任務

  (八)推進清潔取暖散煤替代工程。堅持“因地制宜、以氣定改、以供定需,先立后破”的原則,集中資源大力推進散煤治理,在保障能源供應的前提下,按照省定時限完成23.8萬戶的冬季清潔取暖既定目標任務,基本實現“三個100%和1個80%的規劃目標要求”。暫不具備清潔能源替代條件的山區,允許使用“潔凈煤+節能環保爐具”“生物質成型燃料+專用爐具”等方式取暖。2020年新改造尚未得到一個采暖季運行檢驗的,不得拆除原有燃煤取暖設施。(市發改委牽頭,市住建局、市能源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縣區政府落實)

  全力做好氣源電源供應保障。加快推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以及儲氣設施等重點工程,確保按計劃建成投產。優化天然氣使用方向,優先保障清潔取暖與溫暖過冬,持續完善調峰用戶清單,夯實“壓非保民”應急預案。各縣區對“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和天然氣互聯互通管網建設應給予支持,統籌協調項目建設用地等。燃氣、電網、發電、鐵路等企業要切實擔負起社會責任,加大基礎設施投入,確保氣源電源穩定供應。(市發改委牽頭,市住建局、市能源局配合,各相關企業單位落實)

  嚴防散煤復燒。對已整體完成清潔取暖改造并穩定運行的地區,各縣區應逐步劃定為“禁煤區”。(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縣區政府落實)各縣區加強監督檢查,嚴厲查處“禁煤區”范圍內散煤銷售,依法清理“禁煤區”內燃煤及燃煤設施,防止已完成清潔取暖改造的用戶散煤復燒。(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能源局、市生態環境局配合,縣區政府落實)對暫未實施清潔取暖的地區,各縣區要組織做好潔凈煤供應保障,確保潔凈煤供應滿足居民使用需求。(市能源局牽頭,縣區政府落實)嚴厲打擊劣質煤銷售,開展民用煤質量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查處生產、銷售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民用煤和在“禁煤區”銷售煤炭及其制品等違法行為,杜絕不合格民用煤流入市場。(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能源局配合,縣區政府落實)

  (九)強化秸稈禁燒管控。堅持疏堵結合,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市農業農村局牽頭,縣區政府落實)強化縣區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建立全覆蓋網格化監管體系,加強“定點、定時、定人、定責”管控,綜合運用無人機和衛星遙感、高清視頻監控等手段,加強對各地露天焚燒監管。各縣區要組織開展秋收階段秸稈禁燒專項巡查,重點緊盯極易焚燒秸稈的收工時、上半夜、下雨前和播種前4個時段,加強田間地頭巡邏檢查。(縣區政府落實)

  (十)嚴防“散亂污”企業反彈。各縣區完善動態管理機制,實現“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將完成整改的企業列入“白名單”,對新發現的“散亂污”企業建檔立冊,及時納入管理臺賬。進一步夯實網格化管理,落實鄉鎮街道屬地管理責任,定期開展排查整治工作,發現一起、整治一起,堅決防止已關停取締的“散亂污”企業借機死灰復燃、異地轉移,堅決遏制反彈現象。創新監管方式,充分運用電網公司專用變壓器電量數據以及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技術,扎實開展“散亂污”企業排查及監管工作。(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市發改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能源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配合,縣區政府落實)

 

  (十一)有序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指導已完成有組織和無組織超低排放改造的首鋼長鋼、長信工業、興寶鋼鐵、太行鋼鐵和金燁鋼鐵5家企業,按照《鋼鐵企業超低排放評估監測技術指南》開展評估監測工作,對完成評估確認全面達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鋼鐵企業,督促企業及時按程序報送鋼鐵協會公示,納入動態清單管理;對在評估監測工作中弄虛作假的鋼鐵企業和評估監測機構,一經發現,取消相關優惠政策,企業績效評級等級降為D級。(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十二)推進“公轉鐵”重點工程。落實《交通運輸部等九部門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8〕91號)、發展改革委等5部門《關于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基礎〔2019〕1445號)和省政府辦公廳《山西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實施方案》(晉政辦發〔2019〕30號)、《山西省進一步推進2020年“公轉鐵”工作實施方案》(晉政辦發〔2020〕17號)的要求,嚴格按照時間節點要求完成公轉鐵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砂石、火電、鋼鐵、焦化、黑色金屬礦采選和非金屬礦采選等運輸量較大行業企業的鐵路專用線建設,進一步提升鐵路貨運量,2020年底前,鐵路貨運量要同比2017年增加800萬噸,具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煤炭、焦炭、鐵礦石等大宗貨物鐵路運輸比例原則上達到80%以上。(市工信局、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發改委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研究砂石骨料行業運輸結構調整政策措施,推進砂石行業清潔運輸。(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全市30萬千瓦以上的燃煤發電機組煤炭清潔方式運輸比例要達到80%以上。(市能源局、市工信局牽頭,各相關縣區政府落實)

  (十三)加快推進柴油貨車治理。加快淘汰老舊柴油貨車,各縣區要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綜合措施,積極穩妥推進,確保在2020年底前完成淘汰3550輛國三及以下營運類柴油貨車的目標任務。(市交通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市公安交警支隊配合,縣區政府落實)加快推進在公交、環衛、渣土運輸、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領域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的任務要求(市交通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局、市郵政管理局按照各自職責落實)。開展柴油貨車執法檢查,組織開展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城市管理、公安交警聯合路查路檢,嚴查重處柴油貨車冒黑煙、超標排放和拋灑遺漏等違法違規行為。(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交警支隊配合落實)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綠色運輸示范區建設工作,優化柴油貨車通行。(市交通運輸局牽頭,縣區政府落實)按照生態環境部等3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建立實施汽車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的通知》要求,抓好排放檢驗與維護制度落地見效,2021年3月底前,力爭柴油貨車檢驗合格率達到90%以上,基本消滅車輛冒黑煙現象。(市生態環境局、市交通運輸局落實)開展非道路移動機械執法檢查,將超標排放突出的施工單位納入失信企業名單。積極推進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工作,嚴格落實便民利民要求,嚴禁在編碼登記過程中亂收費。(市生態環境局牽頭,市城市管理局、市公安交警支隊、市農機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管委會、經開區管委會落實)持續集中打擊和清理取締黑加油站點、流動加油車,對不達標的油品追蹤溯源,查處劣質油品存儲銷售集散地和生產加工企業。(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商務局、市公安局、市交通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開展常態化加油站執法檢查抽查。年銷售汽油量5000噸及以上的3家加油站完成油氣回收自動監控設備安裝。(市商務局牽頭,市行政審批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加快現有3條登機廊橋APU建設進度,年底開工建設。新建的4條登機廊橋按照APU設計施工,同步投入使用。(長治機場有限責任公司落實)

  (十四)落實產業結構調整要求。按照《關于進一步做好2020年長治市焦化行業壓減關停工作的通知》(長焦壓減組辦〔2020〕7號)的要求,分批關停全市8座4.3米焦爐,第一批6座焦爐清空焦爐,12月底前完成拆除;第二批2座焦爐12月底關停到位,完成全市288萬噸焦炭產能壓減任務。(市工信局牽頭,各相關縣區政府落實)按照既定任務要求,2020年12月底前完成7座煤礦減量重組工作,化解煤炭產能105萬噸。深入實施洗煤行業核查認定,對屬于淘汰范圍的洗煤企業由各縣區政府依法予以淘汰。(市能源局牽頭,各相關縣區政府落實)

  (十五)深入開展鍋爐、爐窯綜合整治。依法依規加大燃煤鍋爐(含茶水爐、經營性爐灶、儲糧烘干設備等燃煤設施)淘汰整治力度。各縣區要深入排查,確保各自轄區范圍內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部按照省定時限完成淘汰,燃氣鍋爐全部按照省定時限完成低氮改造;(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在保證熱源供應前提下,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機組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完成關停整合。(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和不達標工業爐窯,實施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依法取締燃煤熱風爐;基本淘汰熱電聯產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加熱、烘干爐(窯);依法全面淘汰磚瓦輪窯等落后產能;淘汰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全面加強鋼鐵、建材、有色、焦化、鑄造等重點行業無組織排放治理,生產工藝產塵點(裝置)采取密閉、封閉或設置集氣罩等措施,物料采用密閉、封閉等方式儲存和輸送,2020年12月底前,各縣區要完成一輪轄區內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排查整治,發現一起,停產整治一起。(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十六)持續推進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攻堅。持續推進VOCs治理攻堅各項任務措施,完成重點治理工程建設,做到“夏病冬治”。2020年12月底前,各縣區對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幫扶工作中發現存在突出問題的企業,指導企業制定整改方案并按照方案完成整改;培育樹立一批VOCs源頭治理的標桿企業,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帶動效應;深入排查檢查主城區、縣城建成區、城鄉結合部范圍內4S店、汽車維修、干洗店、印刷、家具制造等行業的VOCs治理情況,確保VOCs收集全面,治理有效,穩定達標;組織完成焦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等企業廢氣排放系統旁路摸底排查,焦化、化工行業火炬排放情況排查,成品油、有機化學品等揮發性有機液體儲罐排查,2020年12月底前建立管理清單。(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2021年3月底前,組織行業專家對排查出的旁路進行分析論證,督促企業取消非必要的旁路,因安全生產等原因必須保留的,通過安裝自動監控設施、流量計等方式加強監管;督促石化、化工企業安裝火炬系統溫度監控、視頻監控及熱值檢測儀、廢氣流量計、助燃氣體流量計等,加強排放監管。(市生態環境局、市工信局、市應急管理局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十七)強化揚塵管控。各縣區平均降塵量不得高于9噸/月·平方公里,實施網格化降塵量監測考核。(市生態環境局牽頭,縣區政府落實)加強施工揚塵控制,嚴格執行施工過程“六個百分之百”,鼓勵推動實施“陽光施工”“陽光運輸”。將揚塵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筑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列入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督促建筑單位履行施工工地到主次干線連接線路段的主體責任,確保連接線硬化。(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住建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強化道路揚塵管控,2020年12月底前,主城區城市道路水洗機掃作業比例達到75%以上,各縣區達到65%以上;加大各類工地、物料堆場、渣土消納場等出入口道路及與城市主次干線連接線清掃保潔力度。對城市建成區和城鄉結合部未硬化道路、沿街門面和道路連接帶裸露地面實施硬化或綠化。(市城市管理局牽頭,市住建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加強城市及縣城建成區道路兩側裸土、長期閑置土地、拆遷荒地、綠化帶、店鋪門前、露天停車場等地面裸地綠化、硬化治理。(市城市管理局、市園林服務中心牽頭,縣區政府落實)加強堆場揚塵污染控制,全面完成物料堆放場所圍擋、苫蓋、自動噴淋等抑塵設施,以及物料輸送裝置吸塵、噴淋等防塵設施建設。(市生態環境局、市能源局、市工信局、市城市管理局分別按照職責牽頭,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

  (十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開展餐飲油煙綜合整治工作,確保油煙治理設施完善、運行正常,并長期穩定達標。(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市生態環境局配合,縣區政府、高新區、經開區管委會落實)在主城區開展油煙在線監管平臺建設,確保轄區內產生油煙的餐飲單位全部接入在線平臺實時監管,確保穩定達標。(潞州區政府落實)常態化開展城市大清洗行動,做好背街小巷揚塵治理工作,發現破損路面及時修復,確保路面全面硬化。(縣區政府落實)全面清理主城區、城鄉結合部、縣城建成區范圍內的未落實揚塵治理措施的“五堆”,嚴防起塵。(市城市管理局牽頭,縣區政府落實)

  四、保障措施

  (十九)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放在重要位置,全面分析“十三五”期間空氣質量改善情況,樹立底線思維,完成目標任務存在風險的要制定針對性措施。全面梳理《三年行動計劃》《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各項任務措施,逐條逐項分析落實及完成情況,建立臺賬,查漏補缺。對尚未完成的任務,要梳理項目清單,倒排工期,確保2020年12月底前“銷號”。各縣區要充分汲取以往秋冬季攻堅行動的經驗教訓,避免因目標任務進展超出預期而松懈倦怠,對企業放松監管、降低要求;也要避免因完成目標任務難度大而畏難退縮,不擔當作為、放任自流;更要避免為完成目標任務而采取“一律關停”“先停再說”以及不顧實際情況長時間啟動重污染天氣預警等簡單粗暴措施,敷衍應對,臨時性過關。

  各縣區要將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詳見附表2)任務進一步分解細化,明確時間表和責任人,建立重點任務完成情況定期調度機制,每月5日前將上月完成情況上報至市大氣辦。

  (二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縣區要優化清潔取暖資金投入結構,重點向農村低收入人群傾斜,對特困群體采取兜底補貼政策,及時足額發放補貼,確保清潔取暖設施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市財政局要積極利用中央資金支持引導開展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淘汰工作,獎勵資金與各縣區淘汰車輛具備的“報廢汽車回收證明”數量掛鉤。按照環境保護稅法有關條款規定,對符合超低排放條件的鋼鐵企業以及重污染天氣應急A級企業給予稅收優惠。

  加大價格政策落實力度。居民“煤改氣”采暖期天然氣門站價格不上浮。要完善峰谷分時價格制度,完善采暖用電銷售側峰谷電價,進一步擴大采暖期谷段用電電價下浮比例。落實好差別電價政策,對限制類企業實行更高價格,支持各縣區根據實際需要擴大差別電價、階梯電價執行行業范圍,提高加價標準。嚴格落實國家、省鋼鐵行業超低排放差異化電價、水價政策。

  加大信貸融資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通過債券市場進行直接融資,募集資金用于大氣污染治理等。全面開放鐵路專用線投資建設、運營維護市場,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鐵路和多式聯運企業金融服務的支持力度,積極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投資建設鐵路專用線。

  (二十一)完善監測監控體系。要加強秋冬季顆粒物組分監測和VOCs監測。持續開展顆粒物組分監測,提高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管控的精細化水平,為區域聯防聯控提供支撐。要加大VOCs自動監測站點運行維護,鼓勵各縣區提升VOCs監測能力,可在城市主導風向、城市建成區、臭氧高值區、主要工業園區等地增加監測點位。加強污染源監測能力建設,將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以及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VOCs排放重點源,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全面完成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安裝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加快提升移動源監測監管能力,構建交通污染監測網絡,2020年12月底前,在重要物流通道建成空氣質量監測站,重點監控評估交通運輸污染情況。推進重型柴油車遠程在線監控系統建設。要繼續加強降塵監測,加強數據質控,確保數據質量。加強對企業自行監測及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監督管理,提高企業自行監測數據質量,2021年3月底前,公開一批監測數據質量差甚至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機構和人員名單。

  (二十二)加大監督幫扶力度。要圍繞秋冬季大氣污染攻堅主要任務,整合執法、監測、行業專家等力量組建專門隊伍,做好監督幫扶工作,寓監督于幫扶之中。向企業宣傳大氣污染治理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標準,引導企業自覺守法。精準、有效開展環境監督執法,對排放穩定達標、運行管理規范、環境績效水平高的企業,按有關規定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監督執法中發現的問題,既要督促有關企業切實履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嚴格整改要求,確保整改到位,也要注重精細化管理,加強指導幫扶,推動復工復產;對違法情節及后果嚴重、屢查屢犯的,要依法嚴厲查處,典型案例公開曝光。加強聯合執法,在“散亂污”企業整治、油品質量監管、涉VOCs產品質量監管、柴油車尾氣排放抽查、揚塵管控等領域實施多部門聯合執法,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形成執法合力。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執法監督力度,加密應急響應期間執法檢查頻次,督促企業落實重污染應急減排責任。

  持續開展秋冬季監督幫扶工作。重點幫扶“公轉鐵”重點鐵路項目建設、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鍋爐綜合整治、產業結構調整、燃煤小鍋爐關停淘汰、“散亂污”企業清零、黑加油站點排查、揚塵管控、秸稈禁燒等秋冬季重點攻堅任務。對發現的問題實行“拉條掛賬”式跟蹤管理,建立問題臺賬,督促各縣區制定整改方案,確保整改到位,防止問題反彈。

  (二十三)強化考核督查。將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重點攻堅任務落實不力、環境問題突出,且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惡化的縣區作為秋冬季監督幫扶重點。重點督查各縣區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不作為、慢作為以及“一刀切”等亂作為,甚至失職失責等問題,對問題嚴重的縣區實行定點督查幫扶。

  長治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組辦公室要定期調度各地重點任務進展情況。秋冬季期間,每月通報各縣區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對每季度空氣質量改善幅度達不到目標任務或重點任務進展緩慢或空氣質量指數(AQI)“爆表”的縣區,下發預警通知函;對未能完成終期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或重點任務進展緩慢的縣區,按程序公開約談政府主要負責人;發現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考核結果直接認定為不合格,并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推薦新聞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99,女高中生第一次破—国产AV,久久国产视频97,免费精品视频网在线
一级a一片久久久精品网 | 在线观看免费不打码片 | 在线观看国产欧美美女乳头 | 五月天婷婷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 尤物欧美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人妖最新一区 |